第五節 推行菸檳危害減半計畫
- 目標
達成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,營造無菸、無檳支持環境,於2020年達到成人吸菸及嚼食檳榔比率減半目標。
- 現況檢討
菸品使用是許多國家導致死亡的第一原因,臺灣每年因吸菸死亡人數逾2萬人,10年來因菸害所花費之醫療費用高達5,000億元以上。為控制菸害,我國於1997年通過菸害防制法,並於2009年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新規定,已逐步擴大禁菸場所範圍、實施新版菸品健康警示圖文、嚴禁菸品廣告、提高菸捐、推動二代戒菸全面多元服務。
18歲以上成年人吸菸率從2008年21.9%降至2014年的16.4%,減少了89萬吸菸人口。我國推動菸害防制法之成果,亦已獲得國際肯定。歐洲重量級菸害防制學者Mr. Luk Joossens透過歐洲評分卡為我國菸害防制現況評分,滿分100分中獲得69分,與34個歐洲國家比較,排名高居第3。但於菸品價格及菸品健康警示圖文這兩部分,仍有成長的空間。
口腔癌為國人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,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。國際癌症研究總署(IARC)於2003年證實,檳榔為第一級致癌物;國內研究亦顯示,嚼檳榔為國人罹患口腔癌主因,國人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,即有9個有嚼檳榔的習慣,嚼檳榔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為不嚼檳榔者的28倍,且有菸檳酒行為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為無菸檳酒行為者的123倍。
根據調查結果顯示,18歲以上男性嚼檳率已由2007年的17.2%降至2014年的9.7%(降幅達43.6%);18歲以上男性檳榔致癌認知率已由2007年的39.9%提升至2014年的50.6%(升幅達26.8%)。
- 策略
為達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目標,擬訂以下行動:
- 積極推動菸害防制法修法,提高菸品稅捐:
-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調高菸價以價制量,為菸害防制最有效策略。我國的菸價仍低於許多國家,菸品健康福利捐占菸價的比率也未達WHO的建議70%以上,將積極推動提高菸品健康福利捐,以有效預防青少年吸菸及減少成人吸菸。
- WHO為防範菸品走私,建議各國推動菸品販賣執照等,將依國際趨勢研議加強菸品販賣業者之管理,如規範販賣執照,並對於違規賣菸給青少年之業者予以重罰等。
- 推動擴大菸盒警示圖文面積
「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」第11條規定,菸盒警示圖文比例應佔據主要可見部分百分之50或以上,才能達到警示消費者的功效。將修法增加菸盒警示圖文面積,由現行的35%增加為80%,至全面素面包裝,及每兩年更換菸害警示效果較好的圖文。
- 營造無菸、檳支持環境,辦理菸害檳害教育傳播:
- 落實菸害防制法及國家癌症防治計畫,持續結合教育部、各縣市政府衛生局、社政單位與民間團體,落實執法,及透過傳播活動或補助計畫,辦理無菸檳校園、職場、軍隊、社區等場域計畫。
- 補助農委會檳榔廢園轉作,預計4年將減少4,800公頃。
- 針對10個高嚼檳縣市學校及口腔癌發生率百大鄉鎮學校,將檳榔防制列為學校健康促進必辦事項。藉由民間團體深入嚼檳率高之場域與特定族群,使民眾檳榔致癌認知上升。
- 研發青少年戒菸教育叢書、菸害防制幼兒讀本,使菸害防制工作向下紮根。持續辦理「戒菸就贏比賽」及菸害教育傳播,善用網路傳播與社區資源結合,並透過社群網路的強力播放,以引發效應。
- 提供多元化戒菸、檳服務和口腔癌篩檢,降低藥費負擔:
- 擴大醫事機構參與二代戒菸服務,提升服務深度與廣度,大幅降低經濟負擔,對於弱勢民眾特別有意義。
- 提供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原住民口腔癌篩檢服務。
- 加強醫事人員參與戒菸、檳服務行列,培訓教育種籽師資,於醫醫事機構、社區、職場開設戒菸班和戒檳班,並提供專線諮詢。尤其加強對孕婦及其家屬之戒菸服務及衛教。
- 進行二代戒菸政策評價。
- 於推動上述菸檳防制策略時,須考量不同群體(包括性別、年齡、族群、地區、社經狀態、身心障礙者、不同疾病者等)之特殊需求、資源利用上之障礙與健康落差,運用適當策略,縮小健康不平等。
- 衡量指標
- 中程指標(2020年)
- 參照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於2020年達到嚼檳率減半目標,18歲以上嚼檳率下降至3.5%。
- 超前WHO 2025年降低30%吸菸盛行率目標,及達成行政院黃金十年計畫於2020年成人吸菸率減半目標,訂定18歲以上吸菸率下降至10%。
- 呼應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精神,且大面積警示圖文已是世界趨勢,擴大菸盒警示圖文面積達80%以上。
- 遠程指標(2025年)
- 18歲以上嚼檳率下降至3.2%。
- 超前WHO 2025年降低30%吸菸盛行率目標,訂定18歲以上吸菸率下降至8%。
- 呼應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精神,並參照澳洲等國之菸盒素面包裝政策,推動菸盒素面包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