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節 開創心理健康紀元

  1. 目標
  2. 建構具備三段預防、多元化及跨專業領域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,強化初級心理健康促進工作。
  3. 針對特定對象、族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模式,促進其心理健康。
  4. 推動以實證為依據、符合成本效益的心理健康政策及服務模式。
  5. 現況檢討

我國心理健康政策自1986年發展,多數經費及資源皆用於精神醫療照護的次段預防及末段預防,大部分縣市的經費投入,仍著重於精神醫療的業務推動,較少著墨於初段預防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。

參考國際近年發展趨勢,依據公共衛生概念,預防重於治療,如何針對全體民眾強化其心理健康,提升心理健康知能,營造正面思考能量及幸福感,進而得以面對、調適各種壓力,避免發展為精神疾病,將是未來亟需發展的議題。

衛生福利部將持續規劃推動符合性別、年齡、族群及地域需求的心理健康政策及服務措施;依據服務對象及內涵,結合相關部會、部門,從中央到地方政府,建立良好的互動及合作機制,以全面提升國民心理健康。

  1. 策略
  2. 完備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礎建設
  3. 輔導並健全各縣市區域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功能,訂定計畫推動心理健康政策及服務模式。透過心理健康服務網絡,辦理教育訓練,連結各項服務資源,提供可近性、可及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及轉介服務,並藉由區域聯繫會議做為溝通討論平台,橫向及垂直整合區域內各項心理健康服務。
  4. 盤整與開發社區基層各項服務資源,建置心理健康資源服務及多元學習平台,提供民眾最新心理健康促進資訊及服務管道。
  5. 發展及整合心理健康促進方案
  6. 結合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,倡議個人心理健康概念,共同推動全民心理健康促進工作,將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及重要性,逐漸深植於民心與社會氛圍中。
  7. 與教育部合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,推動兩性、婚前、夫妻、孕產婦及親職等教育,並創造支持性的環境,積極倡導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,增強家庭功能。
  8. 為促進國民心理健康與提升幸福感,透過跨部會分工合作機制,針對鄰里、學校、職場、社區等所有人口及場域宣導,強化個人心理健康。
  9. 強化特定族群心理健康促進
  10. 發展孕產婦心理健康評估機制及心理健康照護模式,增進孕產婦與其家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及適應新生活的能力,製作嬰幼兒教養手冊,及雲端教養課程,提升家長或照顧者的教養知能,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,進而培養孩童健全人格與良好環境適應力。
  11. 強化原住民、新住民、身心障礙者等族群之心理健康促進,探究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原因,研擬符合需求的心理健康促進宣導教材,建立心理健康照護策略,開發整合性心理健康服務方案。
  12. 針對慢性、重大、罕見疾病患者及其照顧者,規劃心理健康促進方案或活動,強化正向的疾病適應力與心理支持,提升生活品質及安適感。
  13. 推廣老人心理健康促進,積極協助老人維持身體、心理、社會良好狀態,發展多元心理健康服務方案,使其享受老年生活及社會參與。
  14. 強化場域心理健康促進
  15. 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行動
  16. 強化與教育部合作,推動學校心理健康促進工作,協助教育主管機關推動各級學校心理衛生教育,增進學生正向積極的自我概念,培養健全人格與環境適應力。
  17. 針對各縣市國中、小學發展符合其年齡層的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教案及教材,並強化學校老師心理健康促進識能,以運用於課程或班級經營中,達到深耕心理健康概念,提升師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目的。
  18. 協助教育機關普及諮商輔導資源,提高諮商輔導效能,並建立轉介流程,適時引進心理、諮商與治療、精神醫療等相關資源,完善校園心理健康網絡。
  19. 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行動
  20. 結合勞動部設計、推動符合不同職場特性的心理健康促進方案,並辦理師資培訓,以協助企業共同推動勞工心理健康促進工作。
  21. 倡導公部門及私人企業、廠家建立心理健康職場,並協助規劃、推動員工心理健康促進方案。
  22. 增進心理健康照護機關(構)、學校及社區的協同合作,並提升非心理專業人員的心理健康識能及敏感度。
  23. 進行心理健康相關的實證研究及實務政策評值
  24. 蒐集國內、外心理健康調查資料進行研議,發展符合臺灣文化特性的評估工具,定期調查並長期監測民眾的快樂幸福感,以提供未來心理健康促進政策擬訂與評值的參考。
  25. 發展國家心理健康政策,進行心理健康影響評估,系統性蒐集、評估心理健康基礎建設的相關資訊。
  26. 針對各項政策執行成效進行評估,以實證資料提出政策建議,並配合各項研究計畫所產出的實證資料,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執行面,以發揮研究效益。
  27. 衡量指標
  28. 中程指標(2020)
  29. 本島19縣市有可提供社區心理健康促進諮詢服務之機構(如醫院、診所、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)。
  30. 完成國民心理健康調查,建立國民心理健康資料庫,據以規劃並推動以實證為依據之心理健康政策及服務模式。
  31. 長程指標(2025)
  32. 推動符合不同生命週期、場域、族群及性別(含性別少數)之心理健康政策及服務模式。
  33. 22縣市有可提供社區心理健康促進諮詢服務之機構(如醫院、診所、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)。
  34. 將心理健康議題帶入健康促進學校、健康促進職場及健康城市。